发布时间:2014-06-08 点击:
记者刘继宝 潘月斌 通讯员周建秋
从徐闻X1井到徐闻X6井,苏皖石油人历经十年风霜,脚步一路铿锵,最终以徐闻X6井的重大突破,让沉寂已久的徐闻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。
从徐闻6井站向东南眺望,坐落在一块高台上的徐闻6-3井钻塔直插云霄,路边因火山多次喷发而形成的火成岩,成横断面的裸露着,似乎在向我们诉说徐闻地下岩层的复杂。
徐闻速度
13日下午,当我们走进徐闻6-3井场时,钻机正在钻进。井场上钻井处钻井队党支部书记万礼勇,正带领部分干部员工在下卸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。
徐闻6-3井是一口开发井,与徐闻6-1、6-2井场相距约80米,负责该井施工的是钻井处钻井队。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功勋钻井队,近年来先后完成的桥7平1、凤凰X1、曹64等井均是名声显赫,就是在徐闻地区的开发中,该队也是战绩显赫。
在去年秋天徐闻6-1井的施工中,该队自9月27日开始从江苏搬迁,10月12日凌晨4时正式开钻,16天创出长途搬迁的“徐闻速度”。在钻进中,钻井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,短短12天时间,便钻进至井深2100米的定向增斜阶段,2013年11月29日,设计井深3355.5米的徐闻6-1井顺利完井,从开钻到完井实际只用了49天,又创出了一个钻井的“徐闻速度”。今年初,该队又乘胜追击,仅用了34天就高质量的完成了6-2井的施工。
在徐闻6-3井的施工中,该队4月30日开始搬迁完安装,6日早上6时整正式开钻,待笔者走进井场时已经钻进至710.9米。技术员张骥对我们说:“现在是二开,很快就要进入三开了,结合前两口井泥岩厚可钻性差、井底温度高达150摄氏度以上的不利因素,严格落实技术措施,优选个性化PDC钻头和钻井参数,提速提质提效,争取再创造一个‘徐闻速度’”。
亲如一家
虽说此时太阳已偏西,但井场依然火热,站在现场不干活,就能感觉阵阵袭来的滚滚热浪,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,钻一班班长潘俊青正带领井架工邵长书、内钳工朱言峰,借助吊车将货车上的套管在管桥上就位,其他几名员工在钻台大班江昌元和机房大班刘康春的带领下卸护丝,钻一班的10员工交班后没有来得及休息,就直接参加卸套管。食堂管理员朱金林抱着矿泉水,一一给大家分发,遇到腾不出手来的员工,就拧开瓶盖帮其喂水。
“这活给力,这天更给力!”看着现场的员工一个个都是挥汗如雨汗流浃背,副队长李明海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怨怨地说,在这不比家里,全队只有25名员工,遇到卸套管这样的体力活只能是全体都上,就在当天上午,由队部和部分大班12人组成的突击队,还赶到大黄基地完成了钻井队部分设备的转场。
而地测处录井中心JS105综合录井队的徐国俊、杨洋等二位员工,在录井队长许磊的带领下正拿着量尺、记录本等器具,对管桥上已经摆整齐卸了护丝的套管进行仔细丈量。
综合录井队的员工自到达现场就立即投入工作,收集好各种地质交底数据为一开钻进做准备;高温下,气测上密度、池体积、电导率、悬重传感器等30多支仪器的准备工作,在从仪器房到钻台再到泥浆罐,均洒下了105录井队员工的汗水。
量完套管,杨洋悄悄地向记者打听218地震队啥时候收工,说已半年多没有看见小姨夫卢勇(218地震队驾驶员)了,想去看看他,可这边一时忙得抽不出身,只能等明天了。
战地晚餐
接近5时许,场地上100多根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被整齐地排在管桥上,而钻台上钻三班副司钻徐磊正带领三班员工在钻进,在操作台一隅,依次摆放着绿茶、茶水瓶和矿泉水,操作室里的空调坏了,只能敞开门窗用自然海风来驱散热浪,徐磊的目光在泵压耐震压力表和钻台的转盘间来回跳动,钻台上于波、满阳和孙浩在换过一根钻杆后,用小勾从坡道提上一根钻杆放好后,孙浩拿起刮子清扫溅到钻台上的泥浆,几个人汗透的工衣是前胸贴后背,干了的地方印出大片的盐渍。正在这时,副队长李明海走上钻台换徐磊下去吃饭。
大家或是围坐在井场休息室的桌子边、或是坐在门前过道梯子上吃饭,饭菜很丰盛,有红烧鸭块、清蒸小黄鱼、梅干菜烧肉和西红柿炒鸡蛋等,外加一个萝卜丝汤。
万支书对笔者说,在徐闻施工,高温多雨,环境差,高强度工作,大体力消耗,大家一直付出着外人难以体会的艰辛,员工三班两倒,为了让大伙吃好,队干部和食堂管理员每天都会精心安排好伙食,并详细记录下员工就餐情况,及时调整菜谱,努力让大伙儿吃得满意。
谈到食堂的伙食,大家纷纷夸奖说:“这样的饭菜,没的说!”只见徐磊在吃完饭后又匆匆喝了口汤,就直奔钻台,记者急忙拦住他问为什么这么急,徐磊感慨地说:“加上上午的转场和下午的卸套管,李副队已经连续干了14个小时了,晚饭还没有吃呢。”
此时,西落的斜阳,把钻塔高大的身影印在南国的红土地上,很长、很长……
相关热门搜索词
上一个: 普光首口开窗侧钻井创两项纪录
下一个:越南打击、轰炸981——钻井船也不能退